数据挖掘案例(银行业数据挖掘案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数据挖掘案例,以及银行业数据挖掘案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啤酒和尿不湿案例属于哪种数据挖掘算法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可以说是营销界的经典段子,在打开Google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在津津乐道于“啤酒与尿布”,可以说100个人就有100个版本的“啤酒与尿布”的故事。故事的时间跨度从上个世纪

80年代到本世纪初,甚至连故事的主角和地点都会发

生简旦变化——从美国跨越到欧洲。认真地查了一下资料,我们发现沃尔玛的“啤酒与尿布”案例是正式刊登在1998 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面的,这应该算是目前发现的最权威报道。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产生于20 世纪90年代的美国沃尔玛超市中,沃尔玛的超市管理人员分析销售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于理解的现象: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啤酒”与“尿布”两件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商品会经常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中,这种独特的销售现象引配升起了管理人员的注意,经过后续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出现在年轻的父亲身上。

在美国有婴儿的家庭中,一般是母亲在家中照看婴儿,年轻的父亲前去超市购买尿布。父亲在购买尿布的同时,往往会顺便为自己购买啤酒,这样就会出现啤酒与尿布这两件看上去不相干的商品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的现象。如果这个年轻的父亲在卖场只能买到两件商品之一,则他很有可能会放弃购物而到另一家商店,直到可以一次同时买到啤酒与尿布为止。沃尔玛发现了这一独特的现象,开始在卖场尝试将啤酒与尿布摆放在相同的区域,让年轻的父亲可以同时找到这两件商品,并很快地完成购物;而沃尔玛超市也可以让这些客户一次购买两件商品、而不是一件,从而获得了很好的商品销售收入,这就是“啤酒与尿布”故事拦卖扰的由来。

当然“啤酒与尿布”的故事必须具有技术方面的支持。1993年美国学者 Agrawal (个人翻译–-艾格拉沃)提出通过分析购物篮中的商品集合,从而找出商品之间关联关系的关联算法,并根据商品之间的关系,找出客户的购买行为。艾格拉沃从数学及计算机算法角度提出了商品关联关系的计算方法——A prior算法。沃尔玛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尝试将A prior算

法引入到POS机数据分析中,并获得了成功,于是产生了“啤酒与尿布”的故事。

[img]

数据挖掘中最经典的例子"啤酒+尿布"是怎么回事

在一家超市中,人们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尿布与啤酒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商品居然摆在一起。但这一奇怪的举措居然使尿布和啤酒的销量大幅增加了。这可不是一个笑侍烂话,而是一直被商家所津津乐道的发生在美国沃尔玛连锁超市的真实案例。

美国的妇女通常在家照顾孩子,所以她们经常会嘱咐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为孩子买尿布,而丈夫在买尿布的同时又会顺手购买自己爱喝的啤酒。这个发现最终为商家带来了大量的利润。

扩展资料:

《啤酒与尿布》是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勇。该书讲述了啤酒和尿布销售之间的联系和启示。

该故事是数据挖掘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反映数据内在的规律。另外,沃尔玛老瞎漏派神亮出市场调查人员和分析师对这一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调查分析。大量实际调查和分析揭示了一个隐藏在"尿布与啤酒"背后的美国人的一种消费行为倾向:在美国,一些年轻的父亲下班后经常要到超市去买婴儿尿布,而他们中有30%~40%的人同时也为自己买一些啤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的太太们常叮嘱她们的丈夫下班后为小孩买尿布,而丈夫们在买尿布后又随手带回了他们喜欢的啤酒。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啤酒与尿布

国内的数据挖掘,大数据应用的案例有哪些?

1. 亚马逊的“信息公司”:果全球哪家公司从大数据发掘出了最大价值,截至目前,答案可能非亚马逊莫属。亚马逊也要处理海量数据,这些交易数据的直接价值更大。

作为一家“信息公司”,亚马逊不仅从每个用户的购买行为中获得信息,还将每个用户在其网站上的所有行为都记录下来

2. 谷歌的意图:果说谈世有一家科技公司准确定义槐侍搭了“大数据”概念的话,那一定是谷歌。根据搜索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数据,仅2012年3月一个月的时间,谷歌处理的搜索词条数量就高达122亿条。谷歌的体量和规模,使它拥有比其他大多数企业更多的应用大数据的途径。

3.塔吉特的“数据铅拿关联挖掘”: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商家可以通过用户的购买历史记录分析来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购买行为,进而设计促销活动和个性服务避免用户流失到其他竞争对手那边。

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应用案例

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应用案例

信用卡业务具有透支笔数巨大、单笔金额小的特点,这使得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应用成为必然。国外信用卡发卡机构已经广泛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实现全面的绩效管理。我国自1985年发行第一张前前信用卡以来,信用卡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巨量的数据,数据挖掘在信用卡业务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一、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应用主要有分析型客户关系管理、风险管理和运营管理。

1.分析型CRM

分析型CRM应用包括市场细分、客户获取、交叉销售和客户流失。信用卡分析人员搜集和处理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数据模式及特征,分析某个客户群体的特性、消费习惯、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进而推断出相应消费群体下一步的消费行为,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所识别出来的消费群体进行特定产品的主动营销。这与传统的不区分消费者对象特征的大规模营销手段相比,大大节省了营销成本,提高了营销效果,从而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利润。对客户采用何种营销方式是根据响应模型预测得出的客户购买概率做出的,对响应概率高的客户采用更为主动、人性化的营销方式,如电话营销、上门营销;对响应概率较低的客户可选用成本较低的电子邮件和信件营销方式。除获取新客户外,维护已有优质客培高户的忠诚度也很重要,因为留住一个原有客户的成本要远远低于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在客户关系管理中,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找到流失客户的特征,并发现其流失规律,就可以在那些具有相似特征的持卡人还未流失之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使得优质客户能为银行持续创造价值。

2.风险管理

数据挖掘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建立各类信用评分模型。模型类型主要有三种:申请信用卡评分卡、行为信用评分卡和催收信用评分卡,分别为信用卡业务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信用风险控制。

申请评分模型专门用于对新申请客户的信用评估,它应用于信用卡征信审核阶段,通过申请人填写的有关个人信息,即可有效、快速地辨别和划分客户质量,决定是否审批通过并对审批通过的申请人核定初始信用额度,帮助发卡行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申请评分模型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判断或经验,有利于发卡行推行统一规范的授信政策。行为评分模型是针对已有持卡人,通过对持卡客户的行为进行监控和预测,从而评估持卡客户的信用风险,并根据模型结果,智能化地决定是否调整客户信用额度,在授权时决定是否授权通过,到期换卡时是否进行续卡操作,对可能出现的使其提前进行预警。催收评分模型是申请慧中清评分模型和行为评分模型的补充,是在持卡人产生了逾期或坏账的情况下建立的。催收评分卡被用于预测和评估对某一笔坏账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诸如客户对警告信件反应的可能性。这样,发卡行就可以根据模型的预测,对不同程度的逾期客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以上三种评分模型在建立时,所利用的数据主要是人口统计学数据和行为数据。人口统计学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家庭成员特点、住房情况、职业、职称、收入状况等。行为数据包括持卡人在过去使用信用卡的表现信息,如使用频率、金额、还款情况等。由此可见,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可以使银行有效地建立起事前、事中到事后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

3.运营管理

虽然数据挖掘在信用卡运营管理领域的应用不是最重要的,但它已为国外多家发卡公司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流程、预测资金和服务需求、提供服务次序等问题的分析上取得了较大成绩。

二、常用的数据挖掘方法

上述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领域的应用中,有很多工具可用于开发预测和描述模型。有些用统计方法,如线性回归和逻辑回归;有些有非统计或混合方法,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决策树及回归树。这里仅讨论几种常见的典型方法。

1.线性回归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是量化两个连续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统计技术。这两个变量分别是因变量(预测变量)。使用这一方法,可以发现一条穿过数据的线,线上的点使对应数据点的方差最小。为市场营销、风险和客户关系管理建立模型时,通常有多个自变量,用多个独立自变量来预测一个连续变量称为多元线性回归,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模型通常具有鲁棒性。

2.逻辑回归

逻辑回归是使用最广泛的建模技术,与线性回归很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逻辑回归的因变量(想预测变量)不是连续的,而是离散的或者类型变量。如申请评分模型可运用逻辑回归方法,选取关键变量确定回归系数。以申请者的关键变量x1,x2,…xm为自变量,以y=[1 申请者是坏客户;0 申请者是好客户,为因变量,则对于二分类因变量,一般假设客户变坏的概率为 p(y=1)=eβ0 β1×1 … βmxm/1 eβ0 β1×1 … βmxm式中,β0,β1…,βm是常数,即1n(p/1-p)=β0 β1×1 … βmxm

3.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处理和回归处理大不相同,它不依照任何概率分布,而是模仿人脑功能,可以认为它是从每一次经验中提取并学习信息。神经网络系统由一系列类似于人脑神经元一样的节点组成,这些节点通过网络彼此互连。如果有数据输入,它们便可以进行确定数据模式的工作。神经网络由相互连接的输入层、中间层(或隐藏层)、输出层组成。中间层由多个节点组成,完成大部分网络工作。输出层输出数据分析的执行结果。

4.遗传算法

与神经元网络类似,遗传算法也不遵循任何概率分布,是源自“适者生存”的进化过程。它首先将问题的可能解按某种形式进行编码,编码后的解称为染色体。随机选取n个染色体作为初始种群,再根据预定的评价函数对每个染色体计算适应值,性能较好的染色体有较高的适应值。选择适应值较高的染色体进行复制,并通过遗传算子产生一群新的更适应环境的染色体,形成新的种群,直至最后收敛到一个最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问题的最优化解。

5.决策树

决策树的目标是逐步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组或分支中,在因变量的值上建立最强划分。由于分类规则比较直观,所以易于理解。图1为客户响应的决策树,从中很容易识别出响应率最高的组。

三、实例分析

以下以逻辑回归方法建立信用卡申请评分模型为例,说明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应用。申请评分模型设计可分为7个基本步骤。

1.定义好客户和坏客户的标准

好客户和坏客户的标准根据适合管理的需要定义。按照国外的经验,建立一个预测客户好坏的风险模型所需的好、坏样本至少各要有1000个左右。为了规避风险,同时考虑到信用卡市场初期,银行的效益来源主要是销售商的佣金、信用卡利息、手续费收入和资金的运作利差。因此,一般银行把降低客户的逾期率作为一个主要的管理目标。比如,将坏客户定义为出现过逾期60天以上的客户;将坏客户定义为出现过逾期60天以上的客户;将好客户定义为没有30天以上逾期且当前没有逾期的客户。

一般来讲,在同一样本空间内,好客户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坏客户的数量。为了保证模型具有较高的识别坏客户的能力,取好、坏客户样本数比率为1:1。

2.确定样本空间

样本空间的确定要考虑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一个客户是好客户,表明持卡人在一段观察期内用卡表现良好;而一个客户只要出现过“坏”的记录,就把他认定为坏客户。所以,一般好客户的观察期要比坏客户长一些、好、坏客户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即不同的样本空间内。比如,好客户的样本空间为2003年11月-2003年12月的申请人,坏客户的样本空间为2003年11月-2004年5月的申请人,这样既能保证好客户的表现期较长,又能保证有足够数量的坏客户样本。当然,抽样的好、坏客户都应具有代表性。

3.数据来源

在美国,有统一的信用局对个人信用进行评分,通常被称为“FICO评分”。美国的银行、信用卡公司和金融机构在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时,可以利用信用局对个人的数据报告。在我国,由于征信系统还不完善,建模数据主要来自申请表。随着我国全国性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未来建模的一部分数据可以从征信机构收集到。

4.数据整理

大量取样的数据要真正最后进入模型,必须经过数据整理。在数据处理时应注意检查数据的逻辑性、区分“数据缺失”和“0”、根据逻辑推断某些值、寻找反常数据、评估是否真实。可以通过求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的方法,初步验证抽样数据是否随机、是否具有代表性。

5.变量选择

变量选择要同时具有数学统计的正确性和信用卡实际业务的解释力。Logistic回归方法是尽可能准确找到能够预测因变量的自变量,并给予各自变量一定权重。若自变量数量太少,拟合的效果不好,不能很好地预测因变量的情况;若自变量太多,会形成过分拟合,预测因变量的效果同样不好。所以应减少一些自变量,如用虚拟变量表示不能量化的变量、用单变量和决策树分析筛选变量。与因变量相关性差不多的自变量可以归为一类,如地区对客户变坏概率的影响,假设广东和福建两省对坏客户的相关性分别为-0.381和-0.380,可将这两个地区归为一类,另外,可以根据申请表上的信息构造一些自变量,比如结合申请表上“婚姻状况”和“抚养子女”,根据经验和常识结合这两个字段,构造新变量“已婚有子女”,进入模型分析这个变量是不真正具有统计预测性。

6.模型建立

借助SAS9软件,用逐步回归法对变量进行筛选。这里设计了一种算法,分为6个步骤。

步骤1:求得多变量相关矩阵(若是虚拟变量,则>0.5属于比较相关;若是一般变量,则>0.7-0.8属于比较相关)。

步骤2:旋转主成分分析(一般变量要求>0.8属于比较相关;虚拟变量要求>0.6-0.7属于比较相关)。

步骤3: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分别找出15个变量,共30个变量。

步骤4:计算所有30个变量对好/坏的相关性,找出相关性大的变量加入步骤3得出的变量。

步骤5:计算VIF。若VIF数值比较大,查看步骤1中的相关矩阵,并分别分析这两个变量对模型的作用,剔除相关性较小的一个。

步骤6:循环步骤4和步骤5,直到找到所有变量,且达到多变量相关矩阵相关性很而单个变量对模型贡献作用大。

7.模型验证

在收集数据时,把所有整理好的数据分为用于建立模型的建模样本和用于模型验证的对照样本。对照样本用于对模型总体预测性、稳定性进行验证。申请评分模型的模型检验指标包括K-S值、ROC、AR等指标。虽然受到数据不干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本例申请评分模型的K-S值已经超过0.4,达到了可以使用的水平。

四、数据挖掘在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前景

在国外,信用卡业务信息化程度较高,数据库中保留了大量的数量资源,运用数据技术建立的各类模型在信用卡业务中的实施非常成功。目前国内信用卡发卡银行首先利用数据挖掘建立申请评分模型,作为在信用卡业务中应用的第一步,不少发卡银行已经用自己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客户化的申请评分模型。总体而言,数据挖掘在我国信用卡业务中的应用处于数据质量问题,难于构建业务模型。

随着国内各家发卡银行已经建立或着手建立数据仓库,将不同操作源的数据存放到一个集中的环境中,并且进行适当的清洗和转换。这为数据挖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操作平台,将给数据挖掘带来各种便利和功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也已上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个人信用数据的集中。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不断改善的基础上,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卡业务中将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求一些"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的案例

与商业智能相关的词汇有例如数据仓库,数据装载(ETL),数据挖掘(Data Mining), 客户关系管理(CRM),SAS,PeopleSoft, SAP等。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数据存储为目的的联机分析处理系统(OLTP)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大型企业或部门积累了大量原始数据。这些数据是按照关系型结构存储,在更新,删除,有效存储(少冗余数据)方面表现出色,但在复杂查询方面效率却十分低下。为充分利用已有数据,提供复杂查询,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出现了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数据仓库与数据库(这里的数据库指关系型数据库)的区别在于,数据仓库以方便查询(称为主题)为目的,打破关系型数据库理论中标准泛式的约束,将数据库的数据重新组织和整理,为查询,报表,联机分析等提供数据支持。数据仓库建立起来后,定期的数据装载(ETL)成为数据仓库系统一个主要的日常工作。

在数据仓库发展的同时,一项从大量数据中发现隐含知识的技术也在学术领域兴起,这就是数据挖掘。数据挖掘也称为数据库知识发薯扮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KDD),就是将高级智能计算技术应用于大量数据中,让计算机在有人或无人指导的情况下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用的模式(也叫知识)。最初的数据挖掘应用一般需要从组织数据做起,经历算法设计(建模),挖掘,评价,改进等步骤。其数冲灶中组织整理数据占据大部分时间,大约占到整个数据挖掘项目80%的时间。

数据挖掘是近年来信息爆炸推动下的新兴产物,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知识的热门技术。传统的交易型系统,九十年代兴起的互连网技术及ERP系统在越来越廉价的存储设备配合下,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但与之相配合的数据分析和知识提取技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大的进展,使得存储的大量原始数据没有被充分利用,转化成指导生产的“知识”,形成“数据的海洋,知识的荒漠”这样一种判扒奇怪的现象。

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潜在规律、提取有用知识的方法和技术。因为与数据库密切相关,又称为数据库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KDD)。数据挖掘不但能够学习已有的知识,而且能够发现未知的知识;得到的知识是“显式”的,既能为人所理解,又便于存储和应用,因此一出现就得到各个领域的重视。从80年代末的初露头角到90年代末的广泛应用,以数据挖掘为核心的商业智能(BI)已经成为IT及其它行业中的一个新宠。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在零售业的货篮数据(Basket data)分析、金融风险预测、产品产量、质量分析、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研究、Internet站点访问模式发现以及信息搜索和分类等许多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如果你访问著名的亚马逊网上书店(),会发现当你选中一本书后,会出现相关的推荐数目“Customers who bought this book also bought”,这背后就是数据挖掘技术在发挥作用。

数据挖掘的真正普及是建立在数据仓库的成功应用之上。一个设计完善的数据仓库已经将原始数据经过了整理和变换,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挖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数据挖掘渗透到某些行业,产生了一些特定的应用,比如现在经常会听到的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由来已久,但现代的客户关系管理一般指以客户数据为处理对象的一类商业智能应用。通过挖掘客户信息,发现潜在的消费趋势或动向。比如电信公司通过分析用户通话模式(通话时间,时段,通话量等),制订不同的计费方案,满足用户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利润。同其它应用一样,客户关系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相应的系统供应商。据2003年1月的一项调查,CRM市场的领先者从高到低依次为PeopleSoft, Seibel, Oracle, SAP. 微软公司也将加入CRM市场。

从上可以看出,商业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通常以数据仓库为基础,以数据挖掘为核心,演变出类似CRM这样的应用。一个商业智能系统的开发涉及到很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商业智能系统开发,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对于想进入商业智能领域的朋友,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首先,根据自己想从事的应用领域,比照该行业商业智能应用所需的知识和经验,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比如已经有零售业,医药业,制造业的工作经验,或熟悉数据库,编程,人工智能,统计学等。然后补充自己的不足。通过与该领域有经验人士交流,查阅资料,自学或参加相关培训或选修大学课程都是弥补自己不足的手段。当你对将要从事的工作心中有数后,可以开始尝试申请入门级职位。不要编造经历,但要展示你对所申请职位所具备的相关经验(如 business方面的)和知识(会用到的技术,名词,清晰的概念)。在得到入门级职位后,要留心更高级职位用到的技术,软件等。然后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补充相关知识。一旦内部有更高级职位的空缺,你又能够展示你具备的相关知识,就具有很强的竞争里,因为一般情况下公司都会愿意给内部职员一个尝试的机会的。

如果既没有business背景,又没有数据挖掘方面经验,该如何寻求突破呢?下面的例子不是唯一的道路,有心的朋友应该能得到启发。

一般正规的呼叫中心(这里指呼出服务)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每天分析员根据现阶段的任务,从大量客户数据中筛选出响应可能性高的客户名单,交给业务代表;业务代表根据下达的客户名单做电话推销,对每个电话的结果做相应记录;根据客户实际响应情况,分析员调整筛选算法,选出第二天的客户名单;分析客户响应或不响应的原因。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客户关系管理在呼叫中心应用的例子。

取得一个呼叫中心客户代表的职位并不难。难的是有没有看到做客户代表除每小时11,12元工资外潜在的价值。通过做客户代表,应该对该中心使用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有了应用经验,通过与主管或分析员的交流,应该了解交到你手里的客户名单是怎么分析出来的。心中有数后,就是等待时机的出现了。一个客户筛选算法的改进建议,一个内部分析员职位的空缺,就是展示自己商业智能方面能力的机会。这时的你,已经具备了其他应聘者所不具备的优势:有相关工作背景知识,熟悉应用环境和内部主管,提前知道空缺消息…

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的时候,在众多考虑因素中有两个是非常重要的:所要投入的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能否结合已有专业知识。

一种技术从提出到广泛应用(或失败被抛弃)有一定的发展周期,称为科学技术的生命周期(Technological life cycle)。该周期大致分为创新(Innovators),早期成长(Early adopters),分歧点(Chasm),早期流行(Early majority),晚期流行(Late majority)和衰退阶段(Laggards)。对于应用型技术人员来说,早期流行阶段是进入一个新技术领域的最佳时机,因为该技术已经通过分歧点的考验,又处于上升阶段,风险最小,竞争最少,更容易脱颖而出。数据挖掘技术现在就处在这样一个早期流行阶段。

数据挖掘的对象是某一专业领域中积累的数据;挖掘过程是一个人机交互、多次反复的过程;挖掘的结果要应用于该专业。因此数据挖掘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Business First, technique second”是数据挖掘的特点。因此学习数据挖掘不意味着丢弃原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相反,有其它行业背景是从事数据挖掘的一大优势。如有销售,财务,机械,制造,call center等工作经验的,通过学习数据挖掘,可以提升个人职业层次,在不改变原专业的情况下,从原来的事务型角色向分析型角色转变。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或者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则成为企业在激烈地竞争中取胜的重要的因素,所以,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应运而生,而与之相关的技术和工具如Data Warehouse、 Data Mining、SAS则以惊人的速度得到快速、蓬勃的发展。

关于数据挖掘案例和银行业数据挖掘案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