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的优点(决策树的优点在于)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决策树的优点,以及决策树的优点在于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决策树是干什么用的
- 2、决策树算法原理是什么?
- 3、机器学习中常见的算法的优缺点之决策树
- 4、决策树算法总结
- 5、决策树的理解与应用
决策树是干什么用的
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可以直观、清晰地表达加工的逻辑要求。特别适合于判断因素比较少、逻辑组合关系不复杂的情况。
决策树提供了一种展示类似在什么条件下会得到巧正蔽什么值这类规则的方法。比如,在贷款申请中,要对申请的风险大小做出判断,图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建立的一棵决策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决策树的基本组成部分:决策节点、分支和叶子。
决策树中最上面的节点称为根节点,是整个决策树的开始。本例中根节点是“收入¥40,000”,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是”和“否”两个分支。
决策树的每个节点子节点的个数与决策树在用的算法有关。如CART算法得到的决策树每个节点有两个分支,这种树称为二叉树。允许节点含有多于两个子节点的树称为多叉树。
每个分支要么是一个新的决策节点,要么是树的结尾,称为叶子。在沿着决策树从上到下孝州遍历的过程中,在每个节点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对每个节点上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不同的分支,最后会到达一个叶子节点。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决策树进行分类的过程,利用几个变量(每个变量对应一个问题)来判断所属的类别(最后每个叶子会对应一个类别)。
假如负责借贷的银行官员利用上面这棵决策树来决定支持哪些贷款和拒绝哪些贷款,那么他就可以用贷款申请表来运行这棵决策树,用决策树来判断风险的大小。“年收入¥40,00”和“高负债”的用户被认为是“高风险”,同时“收入5年”的申请,则被认为“低风险”而建议贷款给他/她。
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是一种经常要用到的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数据,同样也可以用来作预测(就像上面的银行官员用他来预测贷款风险)。常用的算法有CHAID、
CART、
Quest
和C5.0。
建立决策树的过程,即树的生长过程是不断的把数据进行切分的过程,每次切分对应一个问题,也对应着一个节点。对每个切分都要求分成的组之间的“差异”最大。
各种决策树算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对这个“差异”衡量方式的区别。对具体衡量方式算法的讨论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在此我们只需要把切分看成是把一组数据分成几份,份与份之间尽量不同,而同一份内的数据尽量相同。这个切分的过程也可称为数据的“纯化”。看我们的例子,包含两个类别--低风险和高风险。如果经过一次切分后得到的分组,每个分组中的数据都属于同一个类别,显然达到这样效果的切分方法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到现在为止我们所讨论的例子都是非常简单的,树也容易理解,当然实际中应用的清搏决策树可能非常复杂。假定我们利用历史数据建立了一个包含几百个属性、输出的类有十几种的决策树,这样的一棵树对人来说可能太复杂了,但每一条从根结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所描述的含义仍然是可以理解的。决策树的这种易理解性对数据挖掘的使用者来说是一个显著的优点。
然而决策树的这种明确性可能带来误导。比如,决策树每个节点对应分割的定义都是非常明确毫不含糊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明确可能带来麻烦(凭什么说年收入¥40,001的人具有较小的信用风险而¥40,000的人就没有)。
建立一颗决策树可能只要对数据库进行几遍扫描之后就能完成,这也意味着需要的计算资源较少,而且可以很容易的处理包含很多预测变量的情况,因此决策树模型可以建立得很快,并适合应用到大量的数据上。
对最终要拿给人看的决策树来说,在建立过程中让其生长的太“枝繁叶茂”是没有必要的,这样既降低了树的可理解性和可用性,同时也使决策树本身对历史数据的依赖性增大,也就是说这是这棵决策树对此历史数据可能非常准确,一旦应用到新的数据时准确性却急剧下降,我们称这种情况为训练过度。为了使得到的决策树所蕴含的规则具有普遍意义,必须防止训练过度,同时也减少了训练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停止树的生长。常用的方法是设定决策树的最大高度(层数)来限制树的生长。还有一种方法是设定每个节点必须包含的最少记录数,当节点中记录的个数小于这个数值时就停止分割。
与设置停止增长条件相对应的是在树建立好之后对其进行修剪。先允许树尽量生长,然后再把树修剪到较小的尺寸,当然在修剪的同时要求尽量保持决策树的准确度尽量不要下降太多。
对决策树常见的批评是说其在为一个节点选择怎样进行分割时使用“贪心”算法。此种算法在决定当前这个分割时根本不考虑此次选择会对将来的分割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换句话说,所有的分割都是顺序完成的,一个节点完成分割之后不可能以后再有机会回过头来再考察此次分割的合理性,每次分割都是依赖于他前面的分割方法,也就是说决策树中所有的分割都受根结点的第一次分割的影响,只要第一次分割有一点点不同,那么由此得到的整个决策树就会完全不同。那么是否在选择一个节点的分割的同时向后考虑两层甚至更多的方法,会具有更好的结果呢?目前我们知道的还不是很清楚,但至少这种方法使建立决策树的计算量成倍的增长,因此现在还没有哪个产品使用这种方法。
而且,通常的分割算法在决定怎么在一个节点进行分割时,都只考察一个预测变量,即节点用于分割的问题只与一个变量有关。这样生成的决策树在有些本应很明确的情况下可能变得复杂而且意义含混,为此目前新提出的一些算法开始在一个节点同时用多个变量来决定分割的方法。比如以前的决策树中可能只能出现类似“收入¥35,000”的判断,现在则可以用“收入¥35,000或抵押150,000”这样的问题。
决策树很擅长处理非数值型数据,这与神经网络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比起来,就免去了很多数据预处理工作。
甚至有些决策树算法专为处理非数值型数据而设计,因此当采用此种方法建立决策树同时又要处理数值型数据时,反而要做把数值型数据映射到非数值型数据的预处理。
决策树算法原理是什么?
决策树构造的输入是一坦携组带有类别标记的例子,构造的结果是一棵二叉树或多叉树。二叉树的 内部节点(非 叶子节点)一般表示为一个逻辑判断,如形式为a=aj的逻辑判断,其中a是属性,aj是该属性的所有取值:树的边是逻辑判断的分支结果。
多叉树(ID3)的内部结点是属性,边是该属性的所有取值,有几个 属亩仔性值就有几条边。树的叶子节点都是类别标记。
由于数据表示不当、有噪声或者由于决策树生成时产生重复的子树等原因,都会造成产生的决策树过大。
因此,简化决策树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让耐伏节。寻找一棵最优决策树,主要应解决以下3个 最优化问题:①生成最少数目的叶子节点;②生成的每个叶子节点的深度最小;③生成的决策树叶子节点最少且每个叶子节点的深度最小。
扩展资料:
决策树算法的优点如下:
(1)分类精度高;
(2)生成的模式简单;
(3)对噪声数据有很好的健壮性。
因而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归纳推理算法之一,在 数据挖掘中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机器学习中常见的算法的优缺点之决策树
决策树在机器学习中是一个十分优秀的算法,在很多技术中都需要用到决策树这一算法,由此可见,决策树是一个经典的算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决策树算法的优缺点,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决策树算法。
其实决策树倍受大家欢迎的原因就是其中的一个优势,那就是易于解释。同时决策树可以毫无压力地处理特征间的交互关系并且是非参数化的,因此你不必担心异常值或者数据是否线性可分。但是决策树的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支持在线学习,于是在新样本到来后,决策树需要全部重建。另一个缺点就是容易出现过拟合,但这也就是诸如随机森林RF之类的集成方法的切入点。另外,随机森林经常是很多分类问题的赢家,决策树训练快速并且可调,同时大家无须担心要像支持向量机那样调一大堆参数,所以在以前都一直很受欢迎。
那么决策树自身的优点都有什么呢,总结下来就是有六点,第一就是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可以可视化分析,容易提取出规则。第二就是可以同时处理标称型和数值型数据。第三就是比较适合处理有缺失属性的样本。第四就是能够处理不相关的特征。第五就是测试数据集时,运行速度比较快。第六碰枣就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能够对大型数据源做出可行且效果良好的结果。
那么决策树的缺点是什么呢?总结下来有三点,第一就是决策树容易发生过拟合,但是随机森林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过拟合。第二就是决策树容易忽略数据集中属性的相互关联。第三就是对于那些各类别样本数量不一致的数据,在决策树中,进行属性划分时,不同的判定准则会带来不同的属性选择倾向;信迟谨息增益准则对可取数目较多的属性有所偏好,而增益率准则CART则对可取数目较少的属性有所偏好,但CART进行属性划分时候不再简单地直接利用增益率尽心划分,而是采用一种启发式规则。
通过上述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决策树的优点和缺点了吧,大家在学习或者使用决策树算法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帮助大家理解决策树的具体情况,只有了解了这些算法码吵基,我们才能够更好的使用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算法总结
目察陆录
一、决策树算法思想
二、决策树学习本质
三、总结
一、决策树(decision tree)算法思想:
决策树是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本文主要讨论分类决策树。决策树模型呈树形结构,在分类问题中,表示基于特征对实例进行分类的过程。 它可以看做是if-then的条件集合,也可以认为是定义在特征空间与类空间上的条件概率分布 。决策树由结点和有向边组成。结点有两种类型:内部结点和叶结点,内部结点表示一个特征或属性,叶结点表示一个类。(椭圆表示内部结点,方块表示叶结点)
决策树与if-then规则的关系
决策树可以看做是多个if-then规则的集合。将决策树转换成if-then规则的过程是:由决策树的根结点到叶结点的每一条路径构建一条规则;路径上的内部结点的特征对应着规则的条件,而叶结点的类对应着规则的结论。决策树的路径或其对应的if-then规则集合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互斥且完备。这就是说,每一个实例都被一条路径或一条规则所覆盖,且只被一条路径或一条规则所覆盖。这里的覆盖是指实例的特征与路径上的特征一致或实例满足规则的条件。
决策树与条件概率分布的关系
决策树还表示给定特征条件下类的条件概率分布。这一条件概率分布定义在特征空间的一个划分上。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单元或区域,并在每个单元定义一个类的概率分布,就构成一个条件概率分布。决策树的一条路径对应于划分中的一个单元。决策树所表示的条件概率分布由各个单元给定条件下类的条件概率分布组成。
决策树模型的优点
决策树模型具有可读性,分类速度快。学习时,利用训练数据,根据损失函数最小化原则建立决策树模型;预测时,对新的数据,利用决策树模型进行分类 。
二、决策树学习本质:
决策树学习是从训练数据集中归纳一组分类规则、与训练数据集不相矛盾的决策树可能有多个,也可能一个没有。我们需要训练一个与训练数据矛盾较小的决策树,同时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看 决策树学习是训练数据集估计条件概率模型 。基于特征空间划分的类的条件概率模型有无穷多个。我们选择的条件概率模型应该是不仅对训练数据有很好的拟合,而且对未知数据有很好的预测。 决策树的学习使用损失函数表示这一目标,通常的损失函数是正则化的极大似然函数。决策树的学习策略是以损失函数为目标函数的最小化。当损失函数确定后,决策树学习问题变为损失函数意义下选择最优决策树的问题。这一过程通常是一个递归选择最优特征,并根据特征对训练数据进行分割,使得对各个子数据集有一个最好分类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应着特征选择、决策树的生成、决策树的剪枝。
特征选择 : 在于选择对训练数据具有分类能力的特征,这样可以提高决策树的学习效率。
决策树的生成 : 根据不同特征作为根结点,划分不同子猜没肆结点构成不同的决策树。
决策树的选择 :哪种特征作为根结点的决策树信息增益值最大,作为最终的决策树(最佳分类特征)。
信息熵 : 在信息论与概率统计中,熵是表示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度量。设X是一个取有限个值的离散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为P(X= ) = ,i=1,2,3...n,则随机变量X的熵定义为
H(X) = — ,0 = H(X) = 1,熵越大,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就越大。
条件熵(Y|X) : 表示在已知随机变量X的条件下随机变量Y的不确定性。
信息增益 : 表示得知特征X的信息而使得类Y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减少的程度。
信息增益 = 信息熵(父结点熵 ) — 条件熵(子结点加权熵)
三、 总结 :
优点
1、可解释性高,能处理非线性的数据,不需要做数据归一化,对数据分布没有偏好。
2、可用于特征工程,特征选择。
3、可转化为规则引擎。
缺点
1、启发式生成,不是最优解。
2、容易过拟合。
3、微小的数据改变会改变整个数的形状。
穗轿 4、对类别不平衡的数据不友好。
[img]决策树的理解与应用
决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