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eka和nacos(eureka和nacos的区别面试题)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eureka和nacos,以及eureka和nacos的区别面试题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nacos和eureka的服务名不能带下划线_ 否则gateway路由转发会找不到服务报错

使用gateway时服务的名字袭前(application.name)不芦燃能加下划线,不然会找不到服务实例陪禅虚

1、nacos会报 未知主机异常

2、eureka会报null 节点异常

[img]

Nacos,Eureka与ZooKeeper的比较

著名的CAP理论指出,一个分布式系统不可能同时满足C(一致性)、A(可用性)和P(分区容错性)。由于分区容错性在是分布式系统中滚余必须要保证的,因此我们只能在A和C之间进行权衡。在此Zookeeper保证的是CP, 而Eureka则是AP。

3.1 Zookeeper保证CP

当向注册中心查询服务列表时,我们可以容忍注册中心返回的是几分钟以前的注册信息,但不能接受服务直接down掉不可用。也就是说,服务注册功能对可用性的要求要高于一致性。但是zk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当master节点因为网络故障与其他节点失去联系时,剩余节点会重新进行leader选举。问题在于,选举leader的时间太长,30 ~ 120s, 且选举期间整个zk集群都是不可用的,这就导致在选举期间注册服务瘫痪。在云部署的环境下,因网络问题使得zk集群失去master节点是较大概率会发生的事,虽然服务能够最终恢复,但是漫长的选举时间导致的注册长期不可用是不能容忍的。

3.2 Eureka保证AP

Eureka看明白了这一点,因此在设计时就优先保证可用性。Eureka各个节点都是平等的,几个节点挂掉不会影响正常节点的工作,剩余的节点依然可以提供注册和查询服务。而Eureka的客户端在向某个Eureka注册或时如果发现连接失败,则会自动切换至其它节点,只要有一台Eureka还在,就能保证注册服务可用(保证可用性),只不过查到的信息可能不是最新的(不保证强一致性)。除此之外,Eureka还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在15分钟内超过85%的节点都没有正常的心跳,那么Eureka就认为客户端与注册中心出现了网络故障,此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Eureka不再从注册列表中移除因为长时间没收到心跳而应该过期的服务 

2. Eureka仍然能够接受新服务的注册和查询大亏滚请求,但是不会被同步到其空和它节点上(即保证当前节点依然可用) 

3. 当网络稳定时,当前实例新的注册信息会被同步到其它节点中

因此, Eureka可以很好的应对因网络故障导致部分节点失去联系的情况,而不会像zookeeper那样使整个注册服务瘫痪。

springcloud四个注册中心的比较

springcloud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微服务框架,要管理众多的服务,就需要对这些服务进行治理,也就是我们说的 服务治理 , 服务治理 的作用就是在传统的rpc远程调用框架中,管理每个服务与每个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可以实现服务调用、负载均衡、服务容错、以及服务的注册与发现。

如果微服务之间存在调用依赖,就需要得到目标服务的服务地址,也就是微服务治理的 服务发现 。要完成服务发现,就需要将服务信息存储到某个载体,载体本身即是微服务治理的 服务注册中心 ,而存储到载体的动作即是 服务注册 。

springcloud支持的注册中心有 Eureka 、 Zookeeper 、 Consul 、 Nacos

Spring Cloud Netflix 在设计 Eureka 时就紧遵AP原则,Eureka Server 也可以运行多个实例来构建集群,解决单点问题,但不同于 ZooKeeper 的选举 leader 的过程,Eureka Server 采用的是Peer to Peer 对等通信。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架构,无 master/slave 之分,每一个 Peer 都是对等的。在这种架构风格中,节点通过彼此互相注橡桐册来提高可用性,每个节点需要添加一个或多个有效的 serviceUrl 指向其他节点。每个节点都可被视为其他节点的副本。

在集群环境中如果某台 Eureka Server 宕机,Eureka Client 的请求会自动切换到新的 Eureka Server 节点上,当宕机的服务器重新恢复后,Eureka 会再次将其纳入到服务器集群管理之中。当节点开始接受客户端请求时,所有的操作都会手如衡在节点间进行复制(replicate To Peer)操作,将请求复制到该 Eureka Server 当前所知的其它所有节点中。

Eureka的集群中,只要有一台Eureka还在,就能保证注册服务可用(保证可用性),只不过查到的信息可能不是最新的(不保证强一致性)。除此之外,Eureka还有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在15分钟内超过85%的节点都没有正常的心跳,那么Eureka就认为客户端与注册中心出现了网络故障,此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因此,Eureka可以很好的应对因网络故障导致部分节点失去联系的情毕做况,而不会像zookeeper那样使得整个注册服务瘫痪

与 Eureka 有所不同,Apache Zookeeper 在设计时就紧遵CP原则,即任何时候对 Zookeeper 的访问请求能得到一致的数据结果,同时系统对网络分割具备容错性,但是 Zookeeper 不能保证每次服务请求都是可达的。从 Zookeeper 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在使用 Zookeeper 获取服务列表时,如果此时的 Zookeeper 集群中的 Leader 宕机了,该集群就要进行 Leader 的选举,又或者 Zookeeper 集群中半数以上服务器节点不可用(例如有三个节点,如果节点一检测到节点三挂了 ,节点二也检测到节点三挂了,那这个节点才算是真的挂了),那么将无法处理该请求。所以说,Zookeeper 不能保证服务可用性。

Consul 是 HashiCorp 公司推出的开源工具,用于实现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发现与配置。Consul 使用 Go 语言编写,因此具有天然可移植性(支持Linux、windows和Mac OS X)。Consul 内置了服务注册与发现框架、分布一致性协议实现、健康检查、Key/Value 存储、多数据中心方案,不再需要依赖其他工具(比如 ZooKeeper 等),使用起来也较为简单。

Consul 遵循CAP原理中的CP原则,保证了强一致性和分区容错性,且使用的是Raft算法,比zookeeper使用的Paxos算法更加简单。虽然保证了强一致性,但是可用性就相应下降了,例如服务注册的时间会稍长一些,因为 Consul 的 raft 协议要求必须过半数的节点都写入成功才认为注册成功 ;在leader挂掉了之后,重新选举出leader之前会导致Consul 服务不可用。

Nacos是阿里开源的,Nacos 支持基于 DNS 和基于 RPC 的服务发现。Nacos除了服务的注册发现之外,还支持动态配置服务。动态配置服务可以让您以中心化、外部化和动态化的方式管理所有环境的应用配置和服务配置。动态配置消除了配置变更时重新部署应用和服务的需要,让配置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敏捷。配置中心化管理让实现无状态服务变得更简单,让服务按需弹性扩展变得更容易。 一句话概括就是Nacos = 注册中心 + 配置中心。

这四个组件虽然都实现了注册中心的功能,但是他们的功能和实现方式都有不同的地方,也各有各的优点,单从注册中心方面来比价四个注册中心(如果不了解 CAP定理 可先阅读下一章节):

CAP原则的精髓就是要么AP,要么CP,要么AC,但是不存在CAP。如果在某个分布式系统中数据无副本, 那么系统必然满足强一致性条件, 因为只有独一数据,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此时C和P两要素具备,但是如果系统发生了网络分区状况或者宕机,必然导致某些数据不可以访问,此时可用性条件就不能被满足,即在此情况下获得了CP系统,但是CAP不可同时满足。

因此在进行分布式架构设计时,必须做出取舍。当前一般是通过分布式缓存中各节点的最终一致性来提高系统的性能,通过使用多节点之间的数据异步复制技术来实现集群化的数据一致性。通常使用类似 memcached 之类的 NOSQL 作为实现手段。虽然 memcached 也可以是分布式集群环境的,但是对于一份数据来说,它总是存储在某一台 memcached 服务器上。如果发生网络故障或是服务器死机,则存储在这台服务器上的所有数据都将不可访问。由于数据是存储在内存中的,重启服务器,将导致数据全部丢失。当然也可以自己实现一套机制,用来在分布式 memcached 之间进行数据的同步和持久化,但是实现难度是非常大的

例如,根据CAP定理将NoSql数据分成了满足CA原则、满足CP原则和满足AP原则的三大类:

nacos和eureka的区别是什么?

1、范围不同。

Nacos的阈值是针对某个具体Service的,而不是针对所有服务的;但Eureka的自我保护阈值是备裤针对所有服务的。nacos支持CP和AP两种;eureka只支持AP。nacos使用netty,是长连接;eureka是短连接,定时发送。

2、保护方式不同。

Eureka保护方式:当在短时间内,统计续约失败的比例,如果达到一定阈值,则会触发自我保护的机制,在该机制下,Eureka Server不会剔除任何的微服务,等到正常后,再退出自我保护机制。自我保护开关(eureka.server.enable-self-preservation: false)。

Nacos保护方式:当域名健康实例(Instance)占总服务实例(Instance)的比例小于阈值时,无论实例(Instance)是否健康,都会将这个实例(Instance)返回给客户端。这样做虽然损失了一部分流量,但是保证了集群的剩余健康实例(Instance)能正常工作。

3、连接方汪腔式不同。

nacos支持动态刷新,仿陵简在控制器(controller)上加@RefreshScope注解即可,采用Netty连接,是长连接;eureka本身不支持动态刷新,需要配合MQ完成动态刷新,且是短连接,是定时发送。

注册中心ZooKeeper、Eureka、Consul 、Nacos对比

CAP理论是游羡分布式架构中重要理论

Nacos是阿里开源的,Nacos 支槐握持基于 DNS 和基于 RPC 的服务发现。在Spring Cloud中使用Nacos,只需要铅磨庆先下载 Nacos 并启动 Nacos server,Nacos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就可以完成服务的注册发现。

一、Nacos介绍

6月份阿里开源的Nacos发布了1.0.1版本,从去年7月份第一个release版本到现在一直在默默关注

官方的版本规划为:Nacos从0.8.0开始支持生产可用,1.0版本可大规模生产可用,2.0版本接入k8s、SpringCloud、ServiceMesh、ServerLess

公司目前的项目都是Springcloud,由于eureka2.X的断更、以及Nacos面世,所以自然而然最近就进行了一次试水爬坑,虽然过程艰苦,但是最终效果似乎还不错。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带大家熟悉下Nacos

Nacos是什么?好像没听过,不要紧。那Eureka听说过吧,在SpringCloud中做服务注册中心组件,类似的还有Zookeeper、Consul。

所以Nacos也是一个注册中心组件咯,当然是,不过 它不仅姿做仅是注册中心 。

Nacos也是一个配置中心 ,比如SpringCloud中的Config,将配置文件版本化管理。

那么Nacos到底是什么呢, 总结为官网一句话就是:

首先要说Nacos的发展历程就要从阿里巴巴的内部产品ConfigServer说起了,因为 Nacos是ConfigServer 的开源实现

早在2008年阿里就开始服务化的进程(那个时候我好像还在上初中啊),在那个时候散册虚阿里内部自研的服务发现解决方案就叫做ConfigServer

ConfigServer经历了十年的发展从V1.0的单机版演变为目前对外公布的V4.0集群版。

2018年7月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许真恩(慕义)发布了Nacos首个开源版本V0.1.0,Nacos作为ConfigServer的开源实现截止目前已经更新到了V1.0.1的大版本,并且支持大规模生产版本。

虽然 官方文档 也有介绍,但是语言比较官方,我就用大白话谈一点自己的使用感受。

首先先上一张官方的生态图

除了对于阿里开源生态冲燃体系如 Dubbo 等自身的支持,也非常强调融入其它的开源生态,这里就包括 Java 的微服务生态体系 Spring Cloud,Kubernetes/CNCF 云原生生态体系。

Nacos 无缝支持 Spring Cloud,为 Spring Cloud 用户其提供更简便的配置中心和注册中心的解决方案。

Nacos支持目前几乎所有主流的微服务生态体系。

Nacos从官方的介绍上看,就像是SpringCloud中Eureka+Config+Bus+Git+MQ的一个结合体,当然也不能完全这么理解。Nacos是脱胎于阿里内部的ConfigServer,而ConfigServer早在3.0版本就解决了Eureka在1.0版本留下的隐患,所以从技术的更新和迭代角度来看,稳定版本的Nacos将更适合做为微服务体系中的服务注册发现组件,当然了他也不单单只是注册和发现。更多的特性和功能,不如一起搭建试试吧。

Nacos官方手册

关于eureka和nacos和eureka和nacos的区别面试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列表